首页 聚焦 > 正文

晋阳古城遗址做考场,全国32位考古探掘高手挥动洛阳铲 天天微头条

2023-03-25 06:38:43 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


(相关资料图)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在太原古县城脚下不远处,是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一排刻满使用痕迹的探铲整齐排列着。脚下的地面被分为32个5米×5米大的空格,16位参赛选手各占其一,面对眼前平整的地面,这些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们将在3个小时内,竞技考古探掘专业技能。3月24日,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太原开赛。

此次大赛考古探掘工项目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比赛两个部分。实操比赛中,参赛选手需要完成3个探孔的钻探,绘制布孔图,并逐个探孔主层辨识、测量和记录、绘制探孔柱状图、地层堆积示意图等,做到规范考察勘探、准确辨识土层。

当比赛进行到1个小时后,大部分选手们已经开始进行第3个探孔的钻探。尽管气温微凉,大家满头大汗,脱去外套,用数米长的探铲将深层的土壤小心取出。“他们手里的工具就是咱们平时常听说的洛阳铲。每一节为1米,可根据考古现场需要无限延伸。目前看选手们的工具已经涉及5米的深处了。”来自中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专家乔梁是本次考古探掘工项目裁判长,对照着手中评分表的考核标准,他认真地对各个选手在比赛过程中“选位”“孔径”“钻芯”“到底”等多个项目进行打分。

乔梁介绍:“由于目前所处的晋阳古城遗址下面很有可能存在像旁边二号建筑基址一样的情况,选手们在向下打孔过程中难免会碰撞城墙的砖瓦,探掘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于体力的消耗也非常严重,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非常紧张。”

在上午已完成比赛项目的第一批选手李奎,来自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虽然是个“95后”,但他已经6年的工作经验。“与在场的各位专家老师相比,我只能算个刚入门的‘小白’,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回忆上午的实操比赛,李奎从土壤颜色判断出黑色的碳元素成分。“应该是有火烧过的痕迹,这证实了晋阳古城遗址确实有可能发生过大规模的火灾。”李奎说。

其实,在真实的遗址现场进行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已不是新鲜的尝试。2018年和2021年,国家文物局举办了两届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为文物行业从业人员搭建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前两届比赛都在山东曲阜举办,能借此机会来到太原,走进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古城,我很珍惜这次互相学习的机会。”陕西的参赛选手刘澄宇有着30多年的工作经验,曾参与过兵马俑的考古探倔工作。在他看来,同行之间学习交流与经验积累的意义远大于任何比赛成绩。

本次比赛参赛选手选手平均年龄41岁,最大的59岁,最小的20岁,跨度较大。在考古探掘工比赛项目中,让乔梁禁不住赞叹的是来自陕西的参赛者曹雪利,她是本次考古探掘工项目比赛进入决赛的唯一一位女选手。“我这么多年的参赛经历和工作经历中也很难见到女选手。希望她有个不错的成绩。”乔梁说。

本次大赛以“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19名选手同台竞技,共设6个比赛项目,分别是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每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是迄今为止文物行业参与范围最广、参赛人数最多的职业技能竞赛。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